秋胡行其二原文、作者

2022-10-17 23:54 古诗百科 1216阅读 投稿:知识库
最佳答案秋胡行 其二两汉:曹操 所属类型: 神仙, 想象, 生活 愿登泰华山,神人共远游。愿登泰华山,神人共远游。经历昆仑山,到蓬莱,飘飖八极,与神人俱。思得神药,万岁为期。歌以言志。愿登泰华山

秋胡行 其二

两汉:曹操 所属类型: 神仙, 想象, 生活

愿登泰华山,神人共远游。愿登泰华山,神人共远游。经历昆仑山,到蓬莱,飘飖八极,与神人俱。思得神药,万岁为期。歌以言志。愿登泰华山。天地何长久,人道居之短。天地何长久,人道居之短。世言伯阳,殊不知老。赤松王乔,亦云得道。得之未闻,庶以寿考。歌以言志。天地何长久。明明日月光,何所不光昭。明明日月光,何所不光昭。二仪合圣化,贵者独人。万国率土,莫非王臣。仁义为名,礼乐为荣。歌以言志。明明日月光。四时更逝去,昼夜以成岁。四时更逝去,昼夜以成岁。大人先天,而天弗违。不戚年往,忧世不治。存亡有命,虑之为蚩。歌以言志。四时更逝去。戚戚欲何念?欢笑意所之。戚戚欲何念?欢笑意所之。壮盛智惠,殊不再来。爱时进趣,将以惠谁?泛泛放逸,亦同何为?歌以言志。戚戚欲何念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,和神仙一起远游。经过昆仑山,来到蓬莱仙山。和神仙们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。我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,活到一万岁。用诗歌表达心意,我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。天地是多么地长久,与之相比,人生是多么地短暂。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,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。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。没有听说过真正得道成仙的,也许得道的人可以长寿延年。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,天地是多么长久。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,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!天地化育万物,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?各个诸侯管辖自己的封地,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?以施行仁义为本分,以遵行礼乐为荣耀。用诗歌表达心意,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。春夏秋冬交替远去,昼夜推移,成为一年。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,所以他们行为始终与上天保持一致。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,只会忧虑社会不安定。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,因此,担心生死是愚蠢的行为。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,春夏秋冬交替远去。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?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。盛壮年华和聪明智慧,将永远不会返回。珍惜时光,努力进取,将有惠于谁呢?轻浮放荡,逸乐苟安,又是怎样的行为呢?用诗歌表达心意,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?

注释泰华山:华山,亦称太华山,为中国五岳之西岳,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。神人:神和人。蓬莱:东海中的蓬莱山,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。亦常泛指仙境。飘飖(yáo):飘荡,飞扬,风吹貌。俱:一起,在一起。思得:想得到。何:多么,为何。人道:为人之道,人的道路。居之:居天地之间。世言:世人说道。伯阳: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字。殊不知:犹言竟不知。赤松:赤松子,亦称“赤诵子”、“赤松子舆”。相传为上古时神仙。神农时为雨师,教神农入火。王乔:王子乔,传说中的仙人。亦云:也说。得之未闻:得知以前从未听说之事。庶:但愿,或许。以:得以。寿考:寿命的考量,长寿,寿数,寿命。明明:光明貌。光昭:光照,照耀,彰明显扬,发扬光大。二仪:天地,日月,阴阳,父母。合圣化:合并圣化。贵者:尊贵者。独人不:唯独人不是。率土:“率土之滨”之省。谓境域之内。莫非王臣:没有不是王臣的。四时:指一年四季的农时,四季。更:更加。再。以:已经。成岁:成为一年。大人:以人为大。先天:以天为先。而天:如天。弗违:不要违逆。不戚:不悲伤。年往:年岁过去,年龄老去。忧世:忧愁人世。不治:不能治理,不安定。存亡:生存和灭亡。有命:有天命。虑之:忧虑这些。为蚩:为痴愚。蚩,**,无知。戚戚:忧惧貌,忧伤貌。欲何念:打算顾念什么。所之:所去的地方。壮盛:壮年盛年。智惠:智慧和恩惠。殊不:竟不。殊,很,甚。爱时:爱惜时光。进趣:追求乐趣,努力向上,立志有所作为,进取,追求,求取。将以:将此用以。惠谁:恩惠于谁。泛泛:泛泛地,寻常地,简单地。放逸:放纵逸乐,豪放不羁。亦同何为:又等同于什么。

创作背景

根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:建安二十年(215年)三月,“公(曹操)西征张鲁,至陈仓,将自武都入氐。夏四月,公自陈仓以出散关,至河池。”曹操时年六十一岁,一生功业,大体成就。这两首诗当作于经历散关以后,为曹操晚年的作品。

赏析

这首诗写的都是虚幻的内容,写游仙时的情境和心态。先写与神人远游。诗人有感于“天地何长久,人道居之短”,希望得到神药,延长寿命。但人生短暂,有无神药,能否长寿,将信将疑。于是笔势陡转,由神仙世界直转世俗人间。写日月普照,“贵者独人”。在人间,应当尊君王,行仁义,守礼乐,不必追求长寿,需要忧虑的是乱世还没有得到治理。诗人虽然年老,但雄心不灭。“不戚年往,忧世不治”,在普遍的忧生意识中融入了作为一个杰出的**家独有的生命价值观。但这种情思没有持续下去,因而最后笔势再次陡转,写想过随心所欲的放纵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态。

作者
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**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**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声明: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